搜尋此網誌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不喜歡閱讀的你


怎樣才會喜歡閱讀呢?

對很多人來說,閱讀是一樣很悶的事,所以要喜歡閱讀,甚至是培養閱讀習慣是十分困難的事。我認為第一次閱讀,有幾個小秘訣可以嘗試。

首先,選擇一本較短的小說。就像馬拉松比賽的訓練,你不會一開始就要求自己跑上十公里,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因此一開始可以開始看短篇小說集,題材選一些故事性較豐富,劇情緊湊的,使自己有動力把故事看完。當然你可以把長篇小說分很多次看,減少自己閱讀壓力,但正如上篇所寫,分多次看也有其缺點,因此最好是看短篇的。

然後,在閱讀時學習想像。不同於打電動和看電影,閱讀缺乏了視覺刺激,使現代人感到沉悶。其實閱讀也可以帶來刺激感,也可以很有「畫面」。不過這是要透過自己想像,厲害的作者能透過文字詳細描述小說場景,但即使如此讀者還是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才能使畫面更豐富。這一點也是要訓練的,有時候讀者得到的資料只是很少,但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力填補,因此閱讀十分需要想像力。

最後,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指很多東西,一是自己喜歡看的書,例如愛情、恐怖、推理等。明白自己的喜好能方便自己尋找要看的書,更容易培養閱讀習慣。二,閱讀速度。你知道自己在讀多快才明白書本的內容嗎?當我們能掌握自己的閱讀速度時,就不用擔心會因看太快而不理解內容,或是太慢浪費時間。甚至在明白自己的速度時,能更好掌握速讀的節奏,在不漏掉重點下快速閱讀。

雖然說了很多方法,但只有在實踐時你才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閱讀習慣,因此基本上沒有一套規範。

看書小心得_堅持看完一本書

要怎樣才可以堅持地看完一本書呢?

應該很多人也會試過書看到才不到一半,就已經感到很悶,想放棄,沒太大動力繼續看下去。以我自己的經驗,原因主要有幾個:

一,原本就對那本書不感興趣。這種最為常見,大部分出現在學校時,被老師強迫你看特定書籍作閱讀報告。那時候最怕是看文學小說和散文集,即使硬著頭皮看下去也是毫無感想,嚼樹皮一樣,也許是我沒什麼學識,不𢤦欣賞。這種情況下,如果可以放棄的話就放棄吧。其實看書和看電影,玩電腦遊戲一樣,只有本來是對你胃口時才會令人想繼續下去。如果是不喜歡的題才,就無謂再勉強下去,使自己對閱讀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看書時間分開太多次,隔太久,忘記前面的劇情。這是我看書時偶有的問題,只是因此而放棄整本書的機會比較少,但免不了要重看前面幾次。我覺得想一次過看完整本書是不實際的想法,但是我認為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方便閱讀。例如在出現重點劇情的頁數插上標記,而當你想停止閱讀時,最好在每一章完結時才停止,而不要在章節中間停頓。因為當你再次讀時就會得容易忘記那一章前面的內容。

三,故事進入過度情節或是故事一開始,因此劇情沉悶。在故事一開始和轉接時,大多是在交代背景和人物,很多作者會利用敍述方法交代,因此沒有什麼劇情。這是作者處理的手法不好,但基本上只要願意等待這一段過去就好了。然而最好不要用略過的方法閱讀,特別是故事一開始,不然會很容易略過重要的背景資料,後面的劇情就會看不明白,令自己對書本感到厭倦。

希望可以幫助各位堅持閱讀吧~不過每人的問題都是不同的,最重要是明白自己的閱讀習慣。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沒有兇手的殺人夜>感想



<沒有兇手的殺人夜>是東野圭吾的作品中比較適合看書速度慢或是會把書分很多次看的讀者, 而看得快的人, 一個晚上也能看完。由於是一本短篇小說,每個小故事之間又沒有關聯,即使分很多次看都不會因為忘記前面的劇情而看不懂。而且還不用一邊看一邊整理劇情,畢竟推理小說的篇幅長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小細節,若忘記了就會失去看推理小說時猜結局的樂趣。

這本書的故事著重於對角的心理描寫和或是有的故事描述方法,相比之下,推理的情節,行兇手法較為簡單,但仍然故事性十足,每篇雖短,但是是完整和豐富的。

我個人很喜歡第一篇故事,正如書背所寫,殺人的念頭都是在一瞬間,人最毫無防備的時候。對於擺鏡子的女生來說,她只是突然看到身旁的鏡子,想稍稍報復死者。而對兇手而言,她的殺意也只是由一句說話所引起。精彩的是,作者在那有限的篇幅中已經埋下伏筆,如死者退出足球社,主角從國中成績不好到最近考上全級頭十,當然兇手的反應也是。

而另一篇我很深刻的是第六篇,死者的心理巧妙地由兇手的回想中描述出來,當兇手向死者提出讓她打扮成過去的形象時,她大約已經看明白兇手背後的殺意。,但她深藏不露,然後小心準備各種證據。而當兇手最後發現時,所感受到的惡意,也很好的表達出來。

讓我稍微有點感到疑惑的是第五篇,我認為那篇的深意和殺人動機也很好,但是劇情略顯牽強。特別是兇手用那麼直接的方法殺人,還是連續兩個,卻要查那麼長時間,換著是他其他的作品,就肯不會是這樣。

總歸而言,這故事集裡的小說中利用了很多平日在長篇小說中不會使用的idea,因此故事顯得特別有趣和出人意表,十分推薦。

<沒有兇手的殺人夜>介紹


書名:沒有兇手的殺人夜
作者:東野圭吾 (:李彥樺)

書本介紹:

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由善意所鋪成的。
你,曾經成為別人地獄的鋪路者嗎?

荻原信二的弟弟是三個月大的嬰兒,他在深夜慘遭勒斃。警方調查後,發現荻原一家怪事連連,在他們哭泣的面具下,似乎藏著見不得人的恐怖面孔……

孝志有個祕密樂趣,他會在每周三夜晚溜到女校體育館,偷看一名少女練習跳舞。然而當他鼓起勇氣接近少女時,對方突然銷聲匿跡。經過調查,她原來不是女校學生,且沒任何人見過她,青澀的初戀宛如成了毛骨悚然的鬼故事……

厚子的丈夫到大阪經商,她只好獨住京都。一日,她接到警方告知丈夫被殺的消息而傷心不已,但比起凶手,她更憎恨大阪,她相信那座貪婪低俗的城市,才是害死丈夫、粉碎幸福的真正凶手……

正樹失手殺死家庭教師安藤由紀子,全家人絞盡腦汁掩飾這起殺人事件,並且思索處理屍體的方法。好巧不巧,由紀子的哥哥上門打探妹妹消息,雙方的鬥智將通往什麼樣的結局?

你一定動過「好想殺死這個人」的念頭,
卻不曾付諸實行。因為真正的「殺人」,
都是發生在我們最毫無防備的時刻

根據書本內的解說,這是東野圭吾第一本短篇集,收錄了8588年的七篇作品作品,90年出版。但我看的這本中文版是2018年出版的,在圖書館的架子上看上去十分新(也確實是新書)。上述的四個故事分別是第二,,四和七的作品。

第一篇作品是關於校內一個優秀的男學生一天突然從學校天台跳下。他的女友和初中好友(主角)一起調查事件的真相。雖然主角最後查出了使他跳樓的真相,但一直有種奇怪的感覺,像是漏掉一些重要的東西。

第五篇作品是在一間辦公室內的連續殺人事件,兩名死者死時都和一名女職員中町有關。但是她看上去並沒有必要的原因殺害二人,還是其實有一個原因,只是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卻帶來殺機呢?

第六篇是講述一個運動員自殺的故事。本來應該是天衣無縫的計劃,卻因為各種微小的證據而被揭露,一切真的是天意嗎?還是背後有更深的陰謀?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女學生奇譚>感想

簡介:https://ntustb10617001.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13.html

      <女學生奇譚>的故事與書本所說的恐怖,詛咒關聯不大,到故事中後期就能看出所謂不可以看的書和八坂的幻覺都是人為的,因此看到其他人說這本書並不可怕不出為奇,也不等於書並不好看。我認為這本書的目的是呈現出不安感,還有被人暗算的惡意。

這本書是由「女學生被綁架」的故事和「主角在調查中被人跟蹤監視」兩條主線組成。我認為「女學生被綁架」的故事比較精彩。首先,故事劇情比較扼要,用有限的內容描述完整的故事。當中包含了合理的調查過程和不少伏筆。我覺得在伏筆上處理得很好,這是因為故事中的伏筆十分自然,直至故事最後才會看出前面留下的細節所留的伏筆而不會太過牽強。

豪宅主人的病,好吃的料理,蒼月之君的背叛和書本能夠出版的原因,這些事都能以伏筆作合理的解釋,只是我最深刻的莫過於最後主角推測出作者並不是裹柳葉,而是逃走成功的道江。這個大反轉十分精彩,也不會太牽強。

然而,另一條主線相比之下較為失色。首先,這條線在故事中後其才開始浮現,剛好是「女學生被綁架」一事較為白熱化的時候,而且故事前期鋪排不夠,因此不太吸引人,只當是女學生事件的延伸。我在讀的時候常常以為八坂生活中的不尋常事都是由女學生事件背後的大陰謀。但當知道真相時總有一種穿鑿附會的感覺,我倒寧願他說是真的詛咒或是幻覺。最讓我覺得莫名奇妙是他弟弟的事。作者想利用弟弟換了心理醫生而顯示出一切是實驗,但是八坂會去找他一直不想見的弟弟的原因卻是很勉強

第二個勉強的點是綾女這個角色。她一開始的表現十分恐慌,八坂覺得她是真的害怕,但是到後面說綾女說謊時卻難以解釋她前面劇情表現。而八坂是什麼時候才發現和怎樣發現更是沒有解釋。最後道出綾女的身分時,感覺並沒有任何伏筆,像是「作者是就是是」的感覺。

第三點我有點不解的是,八坂作為實驗對象,整個團體為研究他而費盡心思。但是在故事中,八坂並沒有顯示出很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所以實驗是失敗了嗎?感覺上沒有什麼意義,反而綾女更像是精神病,顯得莫名奇妙。


<女學生奇譚>介紹

書名:女學生奇譚
:川瀨七緒 (:張筱森)

書本簡介
      「寫完這個故事,我就必須面對死亡。
        請讓我成為您記憶的瘀痕,成為您的血肉,
        留在您心底一輩子,好嗎?」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十七歲的佐也子遭到誘拐,囚禁在一幢宅邸裡。除了行動不自由之外,「主人」滿足她            一切需求,甚至允許她寫作。於是,她記下在牢籠中的所見所聞,取名《女學生奇譚》。在華麗的衣飾、珍           奇的美食環繞下,她愈來愈分不清自己是渴望逃離,還是迷戀奢侈的生活,精神逐漸癲狂……

        約莫一世紀後,《女學生奇譚》夾帶「絕對不可閱讀」的警告字條,憑空出現。以一樁失蹤案件為契機,自            由記者八坂接下此書的採訪工作。因遺傳性疾病,八坂感受不到「恐懼」。然而,隨著調查的展開,書中世            界與現實竟在不知不覺間融合,他生平第一次顫慄不止……

       這純粹是一場惡作劇?或者,真有不可挖掘的祕密?


自由業記者八坂受出版社安排報導一本被詛咒的書<女學生奇譚>。持有書的是委託人綾女,她認為她的哥哥因這本書而失蹤了。在半信半疑之下八坂和攝影師篠宮和綾女一同展開調查。

八坂由禁書開始調查。這本書用自傳形式記錄,二次大戰時期一名女中學生佐也子被一個富有但生重病的男人綁架到豪華的大宅,和其他女學生一起關起來。她們在那裡穿昂貴的和服,吃法國大餐,然而卻沒有自由。最可怕的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女生消失。在那位先生的允許下,她可以寫書記錄自己的生活,在不透露這裡的細節的前題下。

八坂一行人嘗試找到故事的真確性,然而八坂卻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不正常的地方,因為故事中的細節在現實中反射。例如餐廳中看到故事中女學生吃的食物, 衣服店展示了故事中女學生的和服款式,還有女學生墜樓的幻象。

現實中的一所有都顯示了事件有人不懷好意地接近八坂,讓他不明白的是,那班人是為了什麼而接近他的?書中所寫的事的真偽?書中的女學生最後到底發生什麼事?

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倒立塔殺人事件> 感想


<倒立塔殺人事> 感想


整本書在氣上做得十分成,由二戰末期的凋到戰後初期的重,整個社的改都有隨阿部欣子的生小細帶出,使作者沒花很多筆墨描都能讓讀出那個場景。還有很多細,例如三輪的小姨在戰前和戰後能帶回的食,上月和杏子的家人對去讀的看,都使讀從作品窺出當的日本社

作品的主題圍教會,女校,還有女生們的感情,還有殺人事。單憑想,前三頂讓人想出聖,,純情的想。但一旦把四頂主題一併想, 教會可是等如虛,女校是壓,而女生們的感情是扭的。不在此不得不題,女校,S(這是當用於描女學,的關)等題,在二戰的背出特,滿遐想。

這本書在某種意上並不易理,當中涉大量文作品(畫作,書本等),若能對那些作有所認,更能理各人的心理狀對真的隱(反正我是不懂的:D)。基上書中註並無助讀那些文作品背後的意,這對閱和理並無太大障

與其純推理小不同,此書更像是「文學/, 推理並是重,書中運用的那種充滿感的殺人方可很也不是重點,當中的「倒立」才是。我想倒立在某層意是一種人性的扭,人性的反轉。雫對杏子的愛倒立成恨, 人在倒立時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而倒立則帶了常理的毀

回歸故,我最好奇的是杏子在長大後是怎雫和過去的事。毫她並沒,而她的過和心理不平是來自過的事 (是她本身的問)。她為何要讓雫聽到她的鋼?那時她是什感受?為何她會接雫的邀去喝? 上月的記事中, 杏子在彈時顯示出輕等樣子,不像是雫所想的自信或想表有多好。故從沒以杏子的視叙事反而留有想

的篇我認算短,十分適合不常閱的人看。

<倒立塔殺人事件>介紹


 書名:倒立塔殺人事
:皆川博子 (:王華懋)

書本簡介
二戰時期,一所教會學校裡,少女們流行接力創作小說。
一本蔓玫瑰花紋框格中僅寫上標題《倒立塔殺人事件》的美麗筆記本,
被混進其他書籍,悄悄擺放在圖書館的書架上,
是圖書職員忘了貼書標,還是別人的藏書不小心放進來呢?
巨大的謎團誘引著少女們,
第一個拿起那本筆記本的少女,提筆寫下故事開端。
第二個、第三個少女接力為它寫下後續。
然而,由於一名少女的死亡,暗藏在故事裡的恐怖企圖躍然浮上檯面……
來路不明的筆記本主人是誰?
每一則創作都傳遞什麼幽微祕密?
花樣年華的少女死因為何?
與倒立塔恐怖傳說又有什麼關連?

在日本二戰末的背,一開就營了一個蕭的景像,到處都是被炮火打中的房子,每天只兩班的電車,還有不定時的空

在這個大背,在一群女生之中。阿部欣子是本作的女主,是主,她本生和故的中心並無太大關。她更像是一個敘,和推理的「偵」。故,她因認三輪小枝並受其所托而與事扯上關

三輪曾在工工作時認了來自一所教會女上月杏子,在那不久後杏子便消失了,。而那本「標題《倒立塔殺人事件》的美麗筆記本」就是上月給三輪的。而上月在那不久後死於空中。讓三輪疑的是,上月在並沒去避,走到教堂中,她的屍也在教堂發

三輪認那本筆記本與所的事有所關,阿部欣子能找出真

中的筆記本阿部欣子閱時已有三個人寫過。根上月學姐所說,第一經手人是愛她的學妹設樂。設樂一開便介了她在學書館中找到這本封寫上《倒立塔殺人事件》但空無一物的筆記本的經,書館員雫小的描。在那後便開始創作倒立塔殺人事件的故

      一名外在日本一所教會學校,找出上一任外,他的朋的真死因。故才寫到一半,這本筆記本便被放在上月的宿,她能續寫。

    上月對設樂的騷感到厭,一開並沒理會筆記本,但當杏子在一天突,她才想起這事繼而寫下去。她所寫的大部都是她取得筆記本的經過和杏子的消, 《倒立塔殺人事件》的故倒沒寫得很多。

     到三輪時,則記了她與上月和杏子的認。上月和三輪在書上所寫關的事其阿部欣子(和讀)的事的主來源,整個本書便是由阿部欣子的角筆記本的各人叙事構

           阿部欣子在發現第一個故事作者寫下的小細節,逐步接近看似純情但其實扭曲的,上月死亡背後的真相。